武契奇能否挺过这轮风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添、陈厚安】
2025年3月24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夜空没有星光。
漆黑的天幕下,米连科·帕夫洛维奇上校机场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现场正在纪念北约轰炸南联盟26周年活动。这场持续78天的军事行动(1999.3.24-6.10)造成2000多名平民丧生,期间中国大使馆也遭到轰炸,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也让这个千里之外的国家与中国建立了伤痛的特殊历史纽带。
总统武契奇出席活动并致辞:“26年前,我们的国家遭到19个国家的攻击,这些国家的人口是我们的67倍,领土是我们的228倍,我们没有低下头颅、没有倒下”,
他的语气悲伤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未能东山再起。”
武契奇在纪念活动现场
这位身高1米98的“巨人总统”是中国网友的老熟人了。他常说“中国是塞尔维亚最真挚的朋友”,“为能同中国这样的伟大国家成为铁杆朋友感到由衷骄傲和自豪”。网友亲切地称他为“577”(武契奇的谐音)。
但去年以来,他被国内的政治争斗搞得焦头烂额,诱因之一是2024年11月1日诺维萨德市发生火车站顶棚倒塌事故并造成16人死亡,事件点燃了民众的怒火,他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有关负责人下台。然而,在交通部长等相关责任人以及总理武切维奇相继请辞后,事态不减反增,抗议矛头直指总统武契奇。
在抗议活动时断时续绵延半年多后,6月29日晚间,首都贝尔格莱德街头再次爆发骚乱,据统计有3.6至14万人参加。由于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塞执法人员果断出手驱散骚乱人群,并逮捕相关肇事者77人。事后,武契奇发表全国讲话称:
“塞尔维亚胜利了,暴力无法让塞尔维亚屈服,虽然这正是某些人的企图。塞尔维亚没有停下脚步,也永远不会停下。”
塞尔维亚警方逮捕肇事者
本轮抗议活动能否就此偃旗息鼓尚未可知,但这已经不是武契奇首次面对大规模抗议了。在2017年、2018年、2020年、2022年,塞尔维亚都曾爆发过针对武契奇的抗议,再加上本轮2024-25年抗议,尽管未曾屈服、却也心力交瘁。那么,这位总统是如何挺过一次次抗议风暴,并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进击的巨人”
阿莱克桑达尔·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1970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在他长大的这段时光里,他的国家还叫做南斯拉夫。从1980年代末开始,随着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南斯拉夫也于1991年一分为五。克罗地亚、波黑爆发内战,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联盟也面临着分裂。
彼时,武契奇还是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学生,但已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93年,他加入极右翼的塞尔维亚激进党,1995年升任总书记;1998年,成为联合政府的信息部长,主导战时信息控制,并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发挥重要作用。青年时期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了重要经验。彼时他的上司、老学长、时任南联盟总统的风云人物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大概不会想到,身边这位看起来老实憨厚的年轻人,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这个国家的核心人物。
年轻的武契奇(左一)与米洛舍维奇
2000年代,米洛舍维奇时代正式落下帷幕,南联盟也因2006年黑山的独立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武契奇以反对派身份多次参选未果,政治生涯一度停滞。
转折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塞尔维亚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欧盟采取了收缩政策,依赖欧盟资本的塞尔维亚经济遭重创。二是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大多数欧盟国家很快承认了科索沃,严重挫伤了塞尔维亚民族情绪。三是武契奇所在的激进党分裂,副党首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另组塞尔维亚前进党,武契奇加入并任副党首。
武契奇(图右)在前进党成立大会
由此,武契奇的政治生涯走上高速路。2012年前进党胜选,他出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并接任党首职务。2014年出任总理,2017年当选总统,正式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成为塞尔维亚政坛近十年来最具权势的人物。
“精心打造的英雄形象”
武契奇能够披荆斩棘并在塞国权力场站稳脚跟,他和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的两重身份——“民意领袖”和“民族英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民众面前,武契奇常以“人民之友”形象示人:
“一位热情的读者”
“喜欢下棋、喜欢看足球和篮球比赛”
“与塔玛拉·武契奇结婚,丹尼尔、米莉卡和武卡恩的父亲”。——总统网站的自传
有人说,武契奇是民粹主义者,但这个词并非在所有语境中都只有贬义。虽然民粹主义在政治精英手中常常表现为“煽动民意,吸引民众扈从”,但民粹本身也是一种工具。《民粹主义》一书的作者保罗·塔格特认为,民粹通过浪漫化一个道德纯洁、利益一致的“人民”群体,与腐败的精英形成对立。
媒体镜头中,他或在暴风雪中救人,或与农户一起制作果酱。这种接地气的塑造手法,使他与普通选民之间建立起了情感纽带。
武契奇与农户一起制作果酱
但这位“普通人”并不普通。亮眼的话术和政绩共同构成了他民粹式的执政风格——强调为“人民”服务、对抗腐败精英,并通过具体成果塑造有能力的形象。
他敢于成为“塞尔维亚民意的斗士”,打出反腐旗帜,在担任副总理期间,推动调查并逮捕被指控腐败的塞尔维亚首富、德尔塔控股公司老板米罗斯拉夫·米斯科维奇,以及据称最大的毒枭德拉戈斯拉夫·科什马贾克。
他启用技术官僚,例如任命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安娜·布尔纳比奇为总理,彰显改革姿态。他承诺经济复苏,称前进党执政以来失业率已大幅下降,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在基础设施方面,他说“近十年比过去五十年修了更多高速公路”。
“我们的工作是建设,塞尔维亚的公民总是投票给那些想要建设未来的人。”——武契奇在2022年3月竞选集会上的发言
民族英雄是武契奇的另一层身份。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将“民族”称为“想象的共同体”,成员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当民族认同表现为民族主义时,丹尼尔·德鲁克曼认为其时常和群体忠诚相互促进,而这正是政治精英所需要的。借助共同记忆和国家创伤,越是强化国家身份并塑造外部敌人形象,“民族守护者”形象就越能赢得人民的支持。
自1990年以来,塞尔维亚人遭受了太多苦难:国家分裂、经济崩溃、北约轰炸……他们心中积压了太多的民族情绪。对于他们而言,科索沃在众多创伤中意义更甚——这片土地曾是中世纪的塞尔维亚王国的发源地。1389年,塞尔维亚军队在此成功抵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科索沃战役也成为他们抵抗外侮、保家卫国的精神纽带。
“保卫圣地不是靠空喊口号,而是靠知识和强大的塞尔维亚。我永远不会直接或间接地承认科索沃的独立,也不会放弃为科索沃和梅托希亚(按:梅托希亚是科索沃西南部的一个地理区,塞尔维亚曾设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而战。”——2021-2022年的科索沃车牌风波期间,武契奇在推特(现“X”平台)上表示
武契奇想要表达:他是懂科索沃的,更是懂塞尔维亚人的。但和平的列车总是南辕北辙。2017年,他主导发起一列绘制巨大国旗、印有21种语言“科索沃属于塞尔维亚”字样的列车开往科索沃,一时引发轩然大波。
当然,武契奇作为民粹领袖和民族英雄的形象能深入人心,并得到民众的支持,背后有一整个团队的支持。作为武契奇权力后盾的前进党以及包括前总理布尔纳比奇(现国民议会议长)、武切维奇(现前进党党首)及社会党党首兼内政部长达契奇等关键政要支持他的行动,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交付单位”(Delivery Unit)落实他的决策,诸如新南斯拉夫通讯社、B92等忠于他的媒体将其光辉形象不间断地传输给民众,更何况他还有专业的形象管理团队——来自以色列的公共大师阿隆·沙维夫和斯鲁里克·艾因霍恩先后为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