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要想健康发展,亟需解决印度带来的问题

7月 15, 2025 - 02:35
上合要想健康发展,亟需解决印度带来的问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宗义】

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中国天津举行。而在6月刚刚结束的青岛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印度国防部长辛格拒绝签署联合声明,还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鼓吹印度的胜利——印度,在上合,再一次扮演了“另类”角色。

印度拒签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联合声明。图为印度防长辛格。

今年5月7-10日之间,因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袭击事件,印巴两国发生较大规模军事冲突。上合组织因为其成员中同时包含印巴,在此次危机中面临严峻考验。此次冲突不仅考验上合的危机管理能力,更暴露了其内部因成员国矛盾而产生的结构性缺陷。

随后6月份爆发的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上海合作组织对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在其联合声明中称该行动“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而作为上合成员,印度拒绝加入该声明,几乎在同时单独发表声明,称“未参与该组织在此事上的决策”。

对于许多国际问题观察者来说,印度已经成为上合健康发展的一个内部毒瘤。这种看法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前副行长、巴西经济学家保罗·巴蒂斯塔教授对于印度在金砖国家组织中的看法具有相似之处,巴蒂斯塔教授认为,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日益成为金砖国家的问题。

换言之,如何处理印度的问题,事关上合组织的前途命运。

首先,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态度使得上合内部协调低效性困境日益明显。

201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加入,标志着上合组织首次扩容至南亚地区,其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显著提升,但也引入了复杂的内部矛盾。

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其加入背后既有俄罗斯平衡中国影响力的考量,也有印度自身拓展中亚地缘战略空间的意图。然而,印度的参与始终伴随着矛盾性:一方面,其试图通过上合组织加强与中亚、俄罗斯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因中印边境争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抵制,以及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冲突,成为上合组织内部协调的阻碍因素。

上合的决策依赖“协商一致”原则。印度加入后,印巴冲突的周期性爆发和中印矛盾导致安全与经济议程屡屡受阻,常使议程陷入僵局,使得上合内部协调机制的低效性日益明显。

其次,近年来印度在上合中的抵制和破坏作用日益突出。

从2017年洞朗对峙之后,印度便将上合和金砖国家机制视为对冲和制衡中国影响力的工具,而非深化合作的平台。

经济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在内的欧亚大陆发展中国家的一项公共产品,而印度加入后,上合合作文件中凡是提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倡导的合作主张的地方,印度一律反对,希望其他国家支持印度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主张。

政治上,印度将上合变成迎合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舞台。特别是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禁止中国APP并限制中国对印投资,此类政策延伸至上合框架,导致合作停滞。这种对立在2024年上合政府首脑会议上达到顶点,印度成为唯一未在联合公报中支持“一带一路”的成员国,引发其他9国对印度的集体孤立。

印度总理莫迪 资料图:央视新闻

安全上,印度依赖西方联盟,积极参与美国“印太”战略和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和国防高技术协议,同时在上合军事合作中表现消极,阻挠中俄主导的议程,拒绝参与2021年巴基斯坦主办的反恐联合军演,削弱了上合反恐行动的完整性,彰显其所谓“战略自主”。

此外,印度领导人多次缺席关键会议,如2024年阿斯塔纳峰会,甚至要求将英语列为工作语言,挑战以中俄倡导的运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