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GDP料增长5.3%,下半年经济运行有五大看点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中国政策应对得当,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研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上半年我国GDP预计增长5.3%左右,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内需表现稳定,出口好于预期,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4%。
招商证券表示,进入二季度,虽然部分月份数据有所波动,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上半年GDP增速约5.3%。民生证券亦做出同样的预测。
展望下半年“三驾马车”,分析师表示,社零消费或延续增长态势,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加力扩围;投资可能继续呈分化格局,制造业、基建投资将保持韧性,房地产投资延续跌势;出口增速虽然面临放缓,但仍有部分有利因素支撑。
宏观政策层面,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特别是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力,为基建投资和民生项目托底。货币政策则将保持适度宽松,年内仍存在降息、降准的可能,以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展望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加力扩围
上半年消费复苏步伐明显加快。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自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5.0%,比2024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静静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下半年社零消费将延续增长态势。她指出,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是主要驱动,2025年政策补贴规模预计会在300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但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等因素,可能会对单月消费增长造成较大波动。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表示,现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退坡,未来消费活力能否进一步或超预期释放,取决于政策加力扩围的情况。他强调应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支点,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同时不断提质扩围,实现从货物补贴到服务补贴的突破,推动国内需求进一步改善。
展望二:制造业、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韧性
分析师指出,2025年上半年投资领域呈现制造业边际放缓、基建保持韧性、地产继续磨底的分化格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一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5%,比一季度放缓0.6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长5.6%,比一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7%,跌幅比一季度扩大0.8个百分点。
国联期货证券分析师王娜表示,虽然制造业投资面临外需趋缓压力,但内部因素仍能提供一定支撑。随着“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深化发力,相关领域的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为制造业投资提供一定的缓冲与支撑。
“我国正处于第六轮设备更替的上升通道,新质生产力培育进入加速期,下半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程进一步深化,将持续牵引制造业投资结构升级。”王娜在研报中写道。
分析师表示,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韧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集中投放将给基建投资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21607亿元,发行进度49.1%,还有一半额度在下半年待发。此外,截至上半年,全国已经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剩余的7450亿元将在下半年发行,且集中在三季度。据财政部负责人早前透露,今年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这将支撑中央主导的基建投资,有效弥补重点领域项目地方财力不足。
至于房地产投资,分析师多认为会延续下跌态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基于人口周期及二季度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延续收缩格局。销售、价格和投资端均面临压力,政策端城市更新、收储等支持力度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值得关注。
展望三:出口增速面临放缓
上半年尽管有美国关税政策的扰动,但在“抢出口”和“抢转口”催化下我国出口仍维持较强的韧性。1-5月,以美元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0%。
招商证券指出,尽管日内瓦会谈后,美国对我国关税已由最高峰时的145%降至40%左右,但1-5月我国对美出口金额同比依旧下降9.7%。与之对应的是,在供应链重构和转口贸易下,我国对非美地区的的出口录得增长,今年前5个月,对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等国家地区出口增长均超10%。
渤海证券分析师周喜认为,短期在中美关税谈判维持现状的情形下,“抢出口”仍能提供部分支撑但幅度有限;中期随着中美缓和期限临近,以及美国与欧日等主要国家谈判的推进,出口压力将再次抬升,甚至不排除会有针对中国的不利条款出现,进而影响现有转口贸易格局。另外,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将形成不小拖累,预计2025年全年出口增速或放缓至4.0%左右。
章俊指出,下半年出口仍有三方面有利支撑因素:一是全球经济贸易虽然放缓,但“抢出口”短期仍有望带来支撑;其次是我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推动出口动能增强;三是不断扩大、更加多元的开放新格局,同样为出口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展望四: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力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发挥了显著的逆周期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以旧换新”补贴显著拉动消费增长,广义财政前置发力,发债节奏较去年显著优化。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5年前5个月,广义财政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超过14.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6%,完成全年预算进度的34.4%,快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也小幅高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从政府债发行节奏来看,今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达到49.1%,比上年同期加快10.8个百分点。
近期,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作2024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张静静表示,下半年财政资源仍然充裕,财政政策有充足发力空间,特别是中央财政会进一步加力,为地方财政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提供积极修复效应。“7月政治局会议应当会对地方发债和使用进度进行集中统筹,但下半年大概率仍以中央财政发力为主。地方财政的一大亮点或在于收储工作的推进,助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她说。
展望五: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上半年央行通过总量与结构性工具协同发力,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具体措施包括: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次、下调政策利率1次,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增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合并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额度等。
分析师表示,展望下半年,外部不确定性较强,需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且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一方面,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重申“适度宽松”、“加强逆周期调节”,预计流动性将保持适度宽松,另一方面,国内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当前实际利率仍偏高,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此外,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为国内货币宽松提供有利条件。
财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货币政策宽松基调未变,但短期内加力的紧迫性下降。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先行,抵押补充贷款(PSL)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望扩容;降准大概率不会缺席,幅度或在50个基点左右;降息短期面临较多掣肘,四季度可能视基本面变化下调10个基点。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中国政策应对得当,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研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上半年我国GDP预计增长5.3%左右,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内需表现稳定,出口好于预期,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4%。
招商证券表示,进入二季度,虽然部分月份数据有所波动,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上半年GDP增速约5.3%。民生证券亦做出同样的预测。
展望下半年“三驾马车”,分析师表示,社零消费或延续增长态势,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加力扩围;投资可能继续呈分化格局,制造业、基建投资将保持韧性,房地产投资延续跌势;出口增速虽然面临放缓,但仍有部分有利因素支撑。
宏观政策层面,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特别是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力,为基建投资和民生项目托底。货币政策则将保持适度宽松,年内仍存在降息、降准的可能,以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展望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加力扩围
上半年消费复苏步伐明显加快。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自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5.0%,比2024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静静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下半年社零消费将延续增长态势。她指出,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是主要驱动,2025年政策补贴规模预计会在300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但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等因素,可能会对单月消费增长造成较大波动。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表示,现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退坡,未来消费活力能否进一步或超预期释放,取决于政策加力扩围的情况。他强调应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支点,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同时不断提质扩围,实现从货物补贴到服务补贴的突破,推动国内需求进一步改善。
展望二:制造业、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韧性
分析师指出,2025年上半年投资领域呈现制造业边际放缓、基建保持韧性、地产继续磨底的分化格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一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5%,比一季度放缓0.6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长5.6%,比一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7%,跌幅比一季度扩大0.8个百分点。
国联期货证券分析师王娜表示,虽然制造业投资面临外需趋缓压力,但内部因素仍能提供一定支撑。随着“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深化发力,相关领域的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为制造业投资提供一定的缓冲与支撑。
“我国正处于第六轮设备更替的上升通道,新质生产力培育进入加速期,下半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程进一步深化,将持续牵引制造业投资结构升级。”王娜在研报中写道。
分析师表示,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韧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集中投放将给基建投资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21607亿元,发行进度49.1%,还有一半额度在下半年待发。此外,截至上半年,全国已经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剩余的7450亿元将在下半年发行,且集中在三季度。据财政部负责人早前透露,今年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这将支撑中央主导的基建投资,有效弥补重点领域项目地方财力不足。
至于房地产投资,分析师多认为会延续下跌态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基于人口周期及二季度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延续收缩格局。销售、价格和投资端均面临压力,政策端城市更新、收储等支持力度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值得关注。
展望三:出口增速面临放缓
上半年尽管有美国关税政策的扰动,但在“抢出口”和“抢转口”催化下我国出口仍维持较强的韧性。1-5月,以美元计,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0%。
招商证券指出,尽管日内瓦会谈后,美国对我国关税已由最高峰时的145%降至40%左右,但1-5月我国对美出口金额同比依旧下降9.7%。与之对应的是,在供应链重构和转口贸易下,我国对非美地区的的出口录得增长,今年前5个月,对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等国家地区出口增长均超10%。
渤海证券分析师周喜认为,短期在中美关税谈判维持现状的情形下,“抢出口”仍能提供部分支撑但幅度有限;中期随着中美缓和期限临近,以及美国与欧日等主要国家谈判的推进,出口压力将再次抬升,甚至不排除会有针对中国的不利条款出现,进而影响现有转口贸易格局。另外,考虑到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将形成不小拖累,预计2025年全年出口增速或放缓至4.0%左右。
章俊指出,下半年出口仍有三方面有利支撑因素:一是全球经济贸易虽然放缓,但“抢出口”短期仍有望带来支撑;其次是我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推动出口动能增强;三是不断扩大、更加多元的开放新格局,同样为出口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展望四: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力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发挥了显著的逆周期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以旧换新”补贴显著拉动消费增长,广义财政前置发力,发债节奏较去年显著优化。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5年前5个月,广义财政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超过14.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6%,完成全年预算进度的34.4%,快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也小幅高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从政府债发行节奏来看,今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达到49.1%,比上年同期加快10.8个百分点。
近期,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作2024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张静静表示,下半年财政资源仍然充裕,财政政策有充足发力空间,特别是中央财政会进一步加力,为地方财政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提供积极修复效应。“7月政治局会议应当会对地方发债和使用进度进行集中统筹,但下半年大概率仍以中央财政发力为主。地方财政的一大亮点或在于收储工作的推进,助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她说。
展望五: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上半年央行通过总量与结构性工具协同发力,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具体措施包括: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次、下调政策利率1次,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增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合并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额度等。
分析师表示,展望下半年,外部不确定性较强,需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且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一方面,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重申“适度宽松”、“加强逆周期调节”,预计流动性将保持适度宽松,另一方面,国内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当前实际利率仍偏高,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此外,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为国内货币宽松提供有利条件。
财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货币政策宽松基调未变,但短期内加力的紧迫性下降。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先行,抵押补充贷款(PSL)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望扩容;降准大概率不会缺席,幅度或在50个基点左右;降息短期面临较多掣肘,四季度可能视基本面变化下调1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