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座水坝正在改变地球和气候

7月 10, 2025 - 08:37
数千座水坝正在改变地球和气候
Array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自1835年至2011年间,全球共建成约7000座水坝,这不仅使地球两极整体移动了约1米,还导致全球海平面下降了21毫米,进而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研究发表在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研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显著影响地球。这些水坝所储存的总水量足以填满“科罗拉多大峡谷”两次。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被科罗拉多河切割而成,其深度可达约15公里。

研究指出,尽管两极的这种移动幅度较小,但它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如果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大型冰盖融化,两极将会如何运动。

研究主要作者、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员娜塔莎·瓦林西克表示:“当我们将水储存在水坝后方,这不仅是从海洋中移除了水分,导致全球海平面下降,还改变了地球上质量的分布方式。”

她补充道:“虽然北极仅移动了约1米,不至于引发新的冰河时代,但这一变化会对全球海平面造成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瓦林西克及其团队使用了全球水坝数据库,绘制了每座水坝的位置及其储水量,并分析了1835年至2011年间6862座水坝储水如何影响地球极点的移动。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水坝建设造成了地极移动的两个关键阶段:1835至1954年间,北美和欧洲建成大量水坝,使这些地区向赤道方向移动。研究指出,北极在此期间向东经103度方向移动了20.5厘米,该经线穿越俄罗斯、蒙古、中国和中南半岛。

而在1954至2011年期间,非洲东部和亚洲出现了水坝建设高潮,使北极向西经117度方向再移动57厘米,该经线穿越北美西部和南太平洋地区。

研究指出,从1835年至2011年,地球两极总共移动了约113厘米,其中约104厘米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

根据研究,20世纪全球海平面以每年约1.2毫米的速度上升。但研究作者指出,这一变化在不同区域并不均匀。瓦林西克强调,海平面的变化形态取决于水坝和水库的分布位置,这种差异可能极为重要。

埃塞俄比亚的复兴大坝——研究认为水坝约占人为气候变化因素的4%(法新社)

极地移动与气候冲击

研究人员将地极移动比作在旋转的篮球一侧贴上一团黏土,使球体因质量不平衡略向赤道方向偏移,从而改变其自转轴线。这一现象在地球上称为“真实极移”(True Polar Wander),即地壳表层摆动,导致地理极点穿越不同区域。

此外,水坝还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气候,例如释放更多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改变碳循环、影响水温以及干扰降水模式,同时增加重金属浓度所造成的污染。

部分研究表明,水坝约占人为气候变化因素的4%,这些影响可能引发严重洪水或极端干旱。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由于大规模修建水坝,全球超过23%的人口失去了用于农业灌溉的主要水资源,而真正从中受益的人口比例较低,这对全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

有研究曾声称,全球最大的水坝——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三峡大坝”,对地球的平衡和自转产生了轻微影响。

相关研究指出,该水坝拦蓄的逾400亿吨水可能使地球自转周期延长0.06微秒,并使地球形状发生微小变化:赤道地区略微膨胀,两极则略显扁平。

来源: 半岛电视台+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