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保台”兵败山倒,但也别幻想“台湾内乱”

7月 28, 2025 - 03:13
“抗中保台”兵败山倒,但也别幻想“台湾内乱”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当例外成为常态,大陆如何定义“台湾内乱与外患”?

罢免结果出炉,蓝营被罢免的席次为0,另外,白营的新竹市长高虹安未被罢免成功,在野党团结辗压绿营,蓝白阵营完胜。而绿营不只在民代席次层面完败,这一局连“抗中保台万灵丹”都被选民丢入屎坑。

对民进党而言,要扭转朝小野大的局面,需要罢免至少六席,并在补选中赢得六席,不过,在执政党投入庞大资源,将仇恨动员拉满的局面下,连一席都罢不掉,可谓输到光屁股。

7月26日遭遇第一波罢免的人选

关键在于,罢免投票率通常都很低,但这次有多个选区投票率超过5成,甚至6成,大部分选区的同意票低于门槛,有些“立委”的不同意罢免票数甚至高于其当初当选的票数,这意味着中间选民大举出笼,绿营不但没将基本盘票数全数催出,还倒逼更多的反对票。妥妥的兵败如山倒。

赖清德虽不至于“跛脚”,但被民意第二次确认是“双少数”领导人,除了颜面扫地,未来也难有什么作为。不过,在特朗普政府的穷台路线下,美国需要台湾通过的法案和预算,维持多数的在野党也不敢不买单。

8月份尚有7名国民党籍“立委”的罢免投票,不过,绿营气势已衰,改变朝小野大的可能性归零。

本次罢免活动,头号战犯有两名:赖清德与朱立伦。前者战术错误导致惨败,后者战略错误导致绿营没有一席被罢免,多名国民党地方党部主委还因此被羁押在狱。反罢免的胜利,应归功于被罢“立委”与党内大咖的团结努力,而不是领导无方的国民党中央。

最后,柯文哲被司法滥权羁押近一年,致使白营没有投机的空间,反而有巨大的动力帮忙蓝营防守,也是这次罢免结果的关键因素。

将视野拉开,这几年,韩国、菲律宾和台湾地区,是第一岛链最“反中”的地区,不过,继尹锡悦宣布戒严并随即失势,小马科斯斗垮杜特尔特家族的计划失败后,赖清德终于也遭遇空前的挫败,第一岛链的“反中旗帜”东倒西歪,三个“反华”头目不是被关,就是接近“跛脚”。当然,这并不妨碍特朗普抢钱。

上次说过,在蔡英文第二任期开始,我认为岛内政治在统一议题上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陆如何因应“台独”长期执政的局面。因此,本来我并无兴致对大陆读者分析这场大罢免活动,直到最近有越来越多大陆学者专家寄希望于台湾发生民变、兵变或“政变”,这现象让人不得不再一次解释岛内政治,与民主权力逻辑的正反两面性。

对于部分大陆学者专家的“愿望”,我只能直白地说,台湾不会发生民变、兵变与“政变”,因为这形同给予中国大陆武统的借口,美国不会答应,“台独”也没这么傻。维持现状的精要,就是一切保持模糊,只打擦边球,并永远处于灰色地带。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台湾是否会发生内乱,而在于大陆如何定义台湾内乱(与外患)。我们可从大罢免这个现成的例子,从两个轴线谈论“内乱外患”——岛内政治,与美国介入。

2025年3月28日,进党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柯建铭站在写有“罢免”字样的海报上。AFP

民主独裁与例外主义

与一般号召群众斗争少数政敌的民粹运动不同,台湾执政党发动的“大罢免”,是少数人斗争多数人的一个历史性尝试,也是民进党“当家闹事”路线的另一个范例。它想证明,只要掌控体制内的权力与金流,少数人就能借由状似民众自由选择的(选罢)制度,完全压制规模庞大的多数民众,并实现“民主独裁”。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此刻,“民主独裁”在台湾死灰复燃,并成为一种流于“例外主义”的新常态,可见“历史押韵”近乎真理。公平地说,台湾地区并非孤例,美国与许多泛西方国家也已走上了此一道路。

什么是“例外主义”?即主张在“例外状态”下(如内乱、战争、自然灾害),执政者可以暂停或超越常规法律,强制执行某些政策,以恢复原来的秩序。此一理论由德国政治哲学与法学家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tt)提出,他后来支持了希特勒的“民主独裁”路线。

比起1933年,当前的问题是,例外状态成了常态。既如此,常规法律(包含宪法)就成了“仅供参考”的次要治理文本。

台湾罢免制度本是处理“例外”案例的制度设计,诉诸民意惩治的对象是极少数腐败或渎职的政客,现在被当成常态性斗争工具,就是一例。

其他显例如:特朗普掀起关税战,驱赶移民,为避开国会审查,索性宣布紧急状态。无独有偶,台湾“立法院”通过的法案,只要赖清德不开心,就送到大法官法庭“复议”,而大法官的职责,就是歪曲所谓“宪法”,以否决多数民意。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诸如反恐战争中的监控与紧急权力,或尹锡悦的戒严,或小马科斯斗争副总统,或西方在加沙战争上对国际法的双标立场等等,再再显示民主独裁不但是内向性的,也是外向性的,因为只有“例外”思维才能公然违法,以保护或图利特定利益团体。

例外主义是民主独裁的土壤,捣毁制度的杀手,而台湾正在经历“制度毁灭制度”的过程。罢免机制之所以被利用,是因为其通过门槛只有25%选票,极为符合少数斗争多数的工具性需要。

在此过程里,最无耻的是“反对罢免制度,但支持罢免”的假道学理论,而散播这种理论的人,言必称民主原则与法制的重要性,却全是例外主义的信徒。

我与台湾一般观点不同,个人不搞假道学,始终支持罢免制度,并认为这是在野党唯一能终结民主独裁的“类革命工具”,因此屡屡在台媒呼吁在野党要大规模罢免执政党民代。结果是,在野党没听进去,执政党倒是听进去了。

无论如何,结局非常圆满,在野党皮绷紧了很好,执政党皮被扯破了更好。

被淹死的往往是会游泳的人,罢免失败的主因,是民进党对自身选举能力,以及对“反中”意识形态的过度自信。

罢免是基本盘的战争,绿营只需要号召其40%铁粉,在同温层里吆喝即可轻松达阵,但“抗中保台”队伍的极端言论与作风失控扩散,恶心到了中间选民。投票率一旦被拉高,走极端的阵营就输定了。

在一些非敏感的特定景点拍照,就被当成“共谍”质问;幼儿园老师用“罢免歌曲”带着幼童唱跳;“汉光演习”被称为“杀光汉人的演习”,诸如此类的仇恨乱象多不胜数,都在呼应赖清德“团结十讲”里的“杂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