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非洲人民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但不破坏生态?我有一计

7月 24, 2025 - 21:55
如何让非洲人民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但不破坏生态?我有一计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涛慕思·博格】

7月24日,在贸易局势持续紧张、地缘政治动荡、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复无常的背景下,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抵达中国。

中欧领导人会晤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双方对彼此在贸易、知识产权、人权、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不当行为表达不满和抱怨。但这次峰会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所以这也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摆脱过去的争吵,在道德合作方面取得一些真正的进展。

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和生态退化风险。比起相互间的小分歧,中欧完全可以共同引领人类度过这个艰难的时代——这也是中欧共同的历史责任。

最近,美国政府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下,肆无忌惮地宣扬自私自利的意识形态。这使其他愿意合作的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的伙伴——之间真正基于道德的合作变得更加紧迫。实际上,美国的目标并非服务于美洲大陆的35个主权国家,也非服务于全体美国人民,而是服务于一个更狭隘的利益群体:少数美国公司、银行、对冲基金和律师事务所的领导人与所有者,以及为美国两党竞选活动提供资金的顾问公司。

随着日益开放,这些超级富豪精英小群体正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在美国国内,他们致力于将国家转变为持久的财阀政体,其财富将使他们得以永久掌控政府的三大权力支柱。在国际上,他们则利用美国政府庞大的军事、经济和外交力量来扩张其统治:构建有利于其榨取优势的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并修改或削弱任何抵制其议程的国家及其他组织。

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并得到立法机构和最高法院的大力支持下,这些精英阶层对自身权力充满信心,因此放弃了维护道德礼仪的努力。他们不惜冒着导致国外数百万人过早死亡的风险,对来自世界最贫困国家的一些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突然大幅削减了对全球卫生和反贫困工作的资助,并退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巴黎协定》。

此外,美国还取消了对化石燃料污染的健康和气候影响研究的大部分经费,大幅削减了环境保护工作,取消了对绿色技术开发与推广的大量支持,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化石燃料的生产和消费。未来几年,美国将不再参与旨在消除贫困、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遏制战争威胁或保护人权、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多边合作。

在暴力加剧、技术异常动荡的关键时期,美国的这种不妥协态度使得中欧合作不可或缺。这种合作有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安全(遏制国家暴力及其威胁)、环境保护、维护人类健康和消除世界贫困。我主要说一下第二个方面:环境保护。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

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对地球环境造成了损害(相比之下,美国人口更少,但造成的环境损害却严重得多)。双方都在大力减少生态破坏,并呼吁对方做更多。2025年6月18日,第五次中欧高层环境与气候对话在布鲁塞尔举行。未来几年、几十年,中国和欧盟的排放量将如何演变?其影响不可低估。

但从长远来看,有一件事比全球北方国家未来排放路径更重要,那就是中低收入国家的未来排放路径。这些国家拥有超过全球一半的人口,在21世纪余下的时间里,这些国家仍将经历人口增长和经济大幅增长的时期,而这些国家在未来的技术使用和发展惯性,将比任何一个当今的富裕国家在其境内做出的决定都要重要得多。

尽管这些国家由于贫困,对现有的环境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他们的影响力正在急剧上升,并可能很快造成毁灭性的生态破坏。如果像预测的一样:2100年将有40亿非洲人,其生活水平将达到今天美国居民的程度,届时他们造成的生态破坏将是今天美国的12倍。

因此,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至关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的贫困人口将永远得不到现代生活的保护和便利。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在低收入国家实现快速、彻底的绿色转型。这需要高效且适合当地的绿色技术,并且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南方,尽管有许多技术目前还在开发中。中国和欧盟有资本和专业知识来帮助这些国家大幅加快所需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