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应当谨慎对待地方调查结论

7月 9, 2025 - 05:16
央媒应当谨慎对待地方调查结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作者:慕峰,头图来自:AI生成


天水某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沸沸扬扬,尽管地方已有调查结论,并且由多家央媒公布,但从网络舆论来看,质疑声音仍然非常多。比如,有人质疑天水与西安医院的检测结果为何差异巨大?又比如,有人质疑通报的两个留样食品中检出的含铅量(1052mg/kg和1340mg/kg),其含量甚至比工业防护涂料的含铅量(国标是不高于1000mg/kg)还要高,不太像是彩绘颜料导致。


本文不讨论此次事件的具体问题,只想讨论一下央媒在网络热点事件上的定位。


作者与多家央媒在诸多热点议题上有过深入交流与合作,与不少编辑、记者也熟识。作者长期浸淫中文互联网,自认为网络体感还算较好。今年以来,作者很确定的感受是,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地方调查结论还未经受足够质疑和推敲,部分央媒就匆匆下场公布、转发,导致网络舆论质疑加剧。


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而言,媒体公布地方调查结论,只是在报道一个“新闻”。但在中国大陆舆论场而言,央媒公布、转发地方调查结论,从读者受众心理而言,就是在为调查结论进行背书。


今年多起地方热点事件,央媒过快下场,导致网络舆论对调查结论的质疑直指央媒,而非地方。地方一看央媒下场,也没有动力再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应,这容易助长地方的甩锅心态。作者认为,这个局面可能并不符合央媒的初衷和本意。


作者的建议是:


1、地方调查结论可由地方媒体先行公布,央媒不要轻易下场转发或公布,留足时间给网络发酵。如果地方调查回应不充分或存在疏漏,在网络发酵后,地方还可以补充调查、说明,这实际有利于继续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


2、央媒如果要对地方事件进行报道,应当先有必要的独立调查,而不仅是转发地方调查结论。央媒须知,一旦转发地方调查结论,即便不发表任何评论,全社会都会认为央媒已经背书了地方调查结论,后续舆论压力将会从地方转移到央媒。


互联网时代,需要官方对热点事件进行及时回应。但回应的方式、层级,都需要多加考虑。


公信力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塔西佗的陷阱却无处不在。


以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作者: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