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通过关税闪电战升级针对14个国家的贸易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了对十几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的计划,以加大施压力度,旨在赢得贸易让步。
特朗普在本周一最新发出的贸易威胁通知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14个美国主要盟友,声称除非它们增加美国出口并提振在美国的制造业,否则它们将从8月1日起面临25%至40%的关税。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特朗普直播新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讨论加沙和伊朗问题
特朗普7月9日关税最后期限:全球贸易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致命打击”:特朗普的钢铝关税让印度铸造厂损失惨重
金砖国家对加沙袭击表示担忧,谴责饥饿和对伊朗的轰炸
在致各国领导人几乎相同的信函中,特朗普表示美国已“决定推进”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只能在更平衡、更公平的贸易前提下”。
特朗普警告称,任何报复性关税都将面临更高的关税,但仍为那些放宽贸易壁垒的国家留下了免除这类措施的可能性。
“如果你希望向美国开放你迄今为止封闭的贸易市场,取消你的关税、非关税政策及贸易壁垒,那么我们或许会考虑对这封信进行调整”,特朗普在信中写道,并使用大写字母强调了特定词语。
“这些关税可能会根据我们与贵国的关系进行上调或下调。”
在本周一晚些时候,特朗普对记者们表示,8月1日的最后期限是“确定”的,但并非“100%确定”。
他说,“如果他们打电话说我们想换一种方式,我们会对此持开放态度”。
特朗普最高的关税将适用于老挝和缅甸——两国都面临40%的关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突尼斯将适用最低的25%的税率。
柬埔寨和泰国面临36%的关税税率,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面临35%的税率,南非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面临30%的税率。印度尼西亚将适用32%的税率。
这14个国家当中的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高度依赖出口,此前,它们都已面临10%的基本关税。
日本首相石破茂称对本国征收关税“确实令人遗憾”,但他表示日方将继续谈判,以达成互利协议。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在8月1日截止日期前加紧谈判,“以达成互利谈判结果,从而迅速解决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表示,这个东南亚国家将继续与美国接触,“以达成一项平衡、互利和全面的贸易协议”。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劳伦斯·罗表示,由于亚洲各国贸易状况和地缘政治利益各异,它们在面对特朗普的威胁时难以形成统一战线。
“这些国家,即使是像东盟这样的正式联盟,也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开展行动。很可能每个国家都得靠自己”,劳伦斯·罗在谈到由10个成员国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时这样告诉半岛电视台。
“那是特朗普的王牌。”
劳伦斯·罗表示,该地区国家将感受到压力,不得不向特朗普做出让步,以避免对其经济造成损害。
“总体来说,对于亚洲国家而言,不做出让步将比与美国合作造成更大的损害”,他说,“特别是对于议价能力较弱的小国来说,报复是不可能的。”
特朗普最新的关税威胁导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基准股指标普500指数下跌0.8%,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9%。
但亚洲主要股市却摆脱了不确定性,截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5:00,香港恒生指数上涨约0.8%,韩国KOSPI指数上涨约1.4%,日本日经225指数上涨约0.2%。
尽管特朗普政府加大了对贸易伙伴的施压,要求对方达成协议以避免更高的关税,但迄今为止,只有三个国家——中国、越南和英国——与之宣布了旨在缓解贸易紧张局势的协议。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本周一早些时候预测称,将在未来48小时内宣布“几项”协议。
贝森特没有详细说明哪些国家将参与这些协议,也没有说明这些协议可能包含什么内容。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利维特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特朗普本周将发出更多信函,而且政府已经“接近”宣布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协议。
马来西亚吉隆坡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与贸易项目主任卡文·郑(Calvin Cheng)表示,尽管美国伙伴将渴望谈判以获得关税减免,但许多政府可能已接受未来其出口商品将面临更高税率的现实。
卡文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在我看来,许多国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并需要动用一切可用的制度和政治杠杆来解决美国合法的贸易关切,特别是在收紧原产地规则和合法的知识产权关切方面。”
“然而,也可能存在一种认知,即当前的关税税率比预期更持久,因此措施可能会转向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为国内出口商和行业准备一个未来的贸易环境,其中很大一部分关税壁垒可能会继续存在。”
卡文还补充称:“我个人认为,目前大部分关税税率比最初设想的更具粘性。”
“未来的让步可能在平均税率的个位数百分点之内。”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爱德华多·阿拉拉尔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阿拉拉尔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除非日本、韩国和东盟主要国家能够在8月1日之前,将关税减免与汽车、农业、数字贸易以及安全结盟(在某些情况下)的可信路径捆绑在一起,否则更高的税率很可能会持续下去,为本已充满争议和政治紧张的关税制度增添一层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