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开始驱赶外国人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言谈霓虹,作者:研究院专稿,题图来自:AI生成
当前,“外国人问题”首次进入日本的竞选议程,并成为选举中的焦点议题之一,引发日本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起因是日本在进入选战阶段后,高调主张“限制外国人”的新兴右翼民粹主义“参政党”迅速吸引了选票。这一小党在6月东京都议会选举中意外赢得三席,而参议院选举最新民调显示,其有望获得超过10个席位。
这迫使日本其他各党派纷纷对“外国人问题”做出政策回应。特别是石破茂领导的执政党自民党,民调显示其选情一直低迷,所以石破茂政府必须对日本人普遍关注的“外国人问题”实施有力的举措,以回应日本公众对近年来在日外国人数量快速增长的焦虑情绪。7月15日,石破茂政府宣布设立负责外国人政策的跨部门指挥机构“与外国人有序共生社会推进室”,以应对在日外国劳工和游客引发的社会问题,该机构人员规模不小,接近80人。自民党还将“零非法外国人”写入选举诉求,提出严格驾照转换、限制购地购房、强化对外国人犯罪的综合治理等具体措施。
在日本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占比最高。日本政界和社会的上述动向,自然也引发了不少中国人的忧虑:日本会开始“排外”吗?
一、“外国人”问题的由来
历史上日本长期奉行“单一民族国家”理念,几乎不谈国内阿伊努少数民族,不谈战后遗留在日本的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居民问题,通过严格的移民政策维持人口结构的同质性。然而,随着出生率持续低迷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劳动人口自1995年见顶后持续下滑,目前每年减少依然超过60万人。
为缓解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逐步放宽对外国劳动力的接纳。根据日本法务省数据,截至2024年底,在日外国人数已突破380万人,同比增长10.5%,占日本总人口约3%。这个数字不包括将国籍转换为日本的“归化”人数。外国人中,持相当于美国绿卡的永居资格的人约为91.8万。从移民来源国看,中国人占比最高,达到23.2%。
与此同时,在“观光立国”的战略下,日本接纳外国游客的规模也持续扩大。日本观光厅数据显示,2024年访日外国人首次突破3687万人的峰值,2025年上半年已经突破2000万人。
随着外国人越来越多,日本民众对外国人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从抱怨外国留学生“抢了日本学生的奖学金”,到质疑“非法留日外国人增多”,从批评外国人“吵闹”“不守序”“犯罪率更高”,到指责政府对外国人“给予过多优待”。不负责任的日本媒体也大量发表对外国人不满的报道:医院人满为患是因为“外国人频繁就诊”,巴士拥挤是因为“外国人行李多”,日本人薪资偏低是因为“外国劳工抢工作”,甚至有观点认为日本“米荒”是因为“外国人饭量太大”。
客观来说,外国人的涌入确实给日本社会带来不少问题。非法滞留、不文明行为、低薪剥削和“实习生失踪”等负面现象频频发生。外国人的投机性购房、租房歧视与社保负担等问题也持续引发舆论争议。
同时,热门景区游客过度集中,导致垃圾增多,民众日常生活受阻、租房价格攀升等问题。根据京都市2024年的一项调查,超过七成居民认为“游客过多已影响正常生活”,出现了所谓“观光公害”现象。
但另一方面,日本舆论中也存在不符合事实、夸大其词、以偏概全的情况。如日本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外国人犯罪率高于日本人犯罪率”的说法,但日本主流大报《每日新闻》报道称,并没有相关数据证明上述说法,因犯罪被捕的外国人数量过去15年来也没有明显增多趋势。
还有一些问题其实是由政策自身造成的。如根据规定,持外国驾照者在日本通过10道题目的简单考试后就能获得日本驾照,对短期停留的外国旅客也没有限制,这使得很多外国人在没有理解日本交规的情况下也能开车上路,从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排外”大概率不会发生
尽管在日本舆论场中存在“把外国人赶出去”的极端言论,右翼民粹主义“参政党”获得不少支持,执政的自民党也倾向于严格管理外国人,但大概率不至发生驱赶外国人的行为。
首先,对待外国人问题日本的政党间存在明显分歧。如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主张与外国人共存,注重“共生社会”和“难民保护”,主张均衡的外国人政策。最大的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也反对排外思潮,强调外国人在日本劳动市场中已不可或缺,应与外国劳动者共生,避免煽动社会偏见。
其次,日本主流媒体对排外言论始终保持警惕与批判态度。如2025年5月大阪一家烧鸟店张贴“禁止中国人入内”告示,事件发生后,日本最大报纸《朝日新闻》迅速采访法律专家,强调此类行为违反宪法第14条的平等原则,并批评政府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的立法滞后。
第三,经济发展离不开外国人。外国劳工广泛活跃在日本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护理等人手不足的行业。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外国人从业者占全国建筑工人约7%、农林业约5%,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占比更高。没有外国劳动力的补充,日本许多行业的产能与服务功能将难以维持。外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的拉动成效显著。2024年,日本全年旅游消费额达8.14万亿日元(约合4000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占日本GDP的比重接近1%。根据《每日新闻》2025年7月的民调,62%的受访者认为“外国人对日本经济不可或缺”。
第四,日本社会对历史教训的集体记忆非常深刻。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曾通过《外国人登录法》等法律构建种族隔离体系,最终滑向军国主义深渊。这种历史记忆使得主流政治精英普遍避免触碰“驱逐特定族群”的红线。即便在右翼势力活跃的当下,自民党等执政党的政策讨论仍局限于签证管理、语言能力要求等技术性议题,从未将“外国人”作为整体目标提出排斥性政策。这种社会心态在基层民众中也广泛存在,如当右翼团体在埼玉县组织反库尔德人示威时,当地居民自发组成人墙进行抵制。
最后,在法律层面,日本宪法第14条明确禁止基于国籍的歧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的签署也对政府形成约束。如上面提到的大阪烧鸟店歧视事件发生后,运营公司被迫公开道歉并闭店整改,反映出日本法律的强约束与威慑作用。
但必须承认,日本确实面临矛盾之局:一方面,日本需要外国劳动力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民众对外国人的增加感到不安,担心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受到冲击。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日本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言谈霓虹,作者:研究院专稿